設爲首頁  |  收藏本站
浙江思偉律師事務所歡迎您,我們爲您提供最真誠的服務    今天是(shì):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浙江思偉律師事務所是(shì)經浙江省司法廳于2000年4月28日依法批準成立的合作制律師事務所,2008年6月經改制爲合夥制律師事務所,現(xiàn)辦公地點位于杭州市建國北路586号嘉聯華銘座1201。
>>  查看詳情
電子郵箱:zhejiangsiwei@hzcnc.com
郵政編碼:310004
聯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建國北路586号嘉聯華銘座1201室

Laws and Regulations

淺談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法律法規-思偉律師事務所

淺談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作者:   更新時間:2012/2/28 16:23:37   


建築施工事故,是(shì)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責任過失或意外情況造成施工作業人員(yuán)及其他工作人員(yuán)人身傷亡或者較大經濟損失的事故。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對事故造成的人員(yuán)傷亡,有關責任主體依法應承擔的對受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一、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1、事故須發生建築施工過程中。一項工程的建設一般包括勘察、設計、施工等一系列過程。作爲整個建築活動的一部分,施工過程主要包括建造和安裝兩方面内容。建造是(shì)指對各類房屋建築工程進行營造的行爲。安裝主要是(shì)指與工程有關的線(xiàn)路、管道、設備的裝配及較大規模的裝修裝飾活動。人身傷亡隻有發生在建造和安裝兩個工作環節的進行過程中,才構成建築施工事故賠償責任。如果不是(shì)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如工程竣工驗收後倒塌造成的人身傷亡和财産損害,不屬建築施工事故的範圍。

  2、事故須發生在建築施工工作區域。這裏的工作區域應作廣義的理解,即因建造、安裝等施工活動需要而必然到達的區域,包括施工現(xiàn)場、搬運建築材料途中、拆裝運輸機械設備途中等。

  3、事故受害人須爲建築工程的施工作業人員(yuán)及其他工作人員(yuán)。包括建築企業或其他組織的職工、雇員(yuán)、幫工、學徒工等,其根本特征是(shì)成爲該企業或組織的成員(yuán)并爲工程建造、安裝提供個人勞務。

  4、事故受害人須有損害事實。确定民事賠償責任應遵循“無損害、無賠償”的原則,即以損害事實的存在爲基礎。建築施工事故賠償責任也必須以受害人有損害爲必要條件。如果隻是(shì)出現(xiàn)意外事件、作業人員(yuán)過失行爲或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爲,沒有發生人身、财産上的損害,則不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隻能從管理上嚴格措施,或對責任人員(yuán)進行教育或紀律處分。

  5、作業人員(yuán)的緻害行爲及有關物件與受害人的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需要明确地是(shì),隻有作業人員(yuán)的行爲是(shì)爲工作需要和必須的,才構成施工事故。如果是(shì)作業人員(yuán)因施工以外的原因,如職工毆鬥造成人身傷害,不屬建築施工事故,應按一般人身傷害賠償糾紛處理。引起損害發生的有關物件主要指工程倒塌、機械設備毀壞、安全設施失當以及其他意外情況。

  二、建築施工事故賠償責任與地面施工緻人損害責任、建築物緻人損害責任、高度危險作業緻人損害責任的區别

  根據《民法通則》關于特殊侵權民事責任的具體規定分析,主要有以下區别:

  1、賠償起因不同。建築施工事故人身傷害賠償,是(shì)施工作業人員(yuán)在工作過程中遭受意外傷害而獲賠償。地面施工緻人損害責任,是(shì)由于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而賠償。建築物緻人損害責任,是(shì)由于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挂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而賠償。高度危險作業緻害責任,是(shì)由于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fàng)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損害而賠償。

  2、主體不同。建築施工事故的受害人是(shì)施工中的作業人員(yuán)。賠償義務主體一般爲與受害作業人員(yuán)有勞動關系、雇傭關系的用人單位或雇主,即建築施工作業這一客體的經營管理人,也是(shì)緻害人履行職務行爲的受益者;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受害人爲施工作業人員(yuán)之外的不特定主體。緻害人爲地面工作物的現(xiàn)實占有人,針對不同具體情況,包括地面工作物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承包者、施工人等,賠償義務主體相(xiàng)應地與具體緻害人一緻;建築物緻害的受害人爲一般的民事主體。賠償義務主體是(shì)建築物及其他地上物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及其他占有人。緻害的是(shì)土地上的建築物、地上物以及建築物上的懸挂物、擱置物等物件,從緻害主體上看,包括一般的民事主體,也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委托的單位,因而使其它能夠概括進去(qù)國有公共設施瑕疵責任;高度危險作業緻害的受害人,爲高度危險作業占有人、所有人或經營者之外的不特定主體,因爲高度危險作業緻害責任是(shì)指對周圍環境緻害,即對他人緻害,而不是(shì)對自己緻害。賠償義務主體是(shì)高度危險作業的作業人,是(shì)指實際控制高度危險作業客體,并利用該客體謀取利益的人,可能是(shì)高度危險作業的占有人、所有人或經營者。受害人不能向高度危險作業的具體操作人員(yuán)請求賠償。

  3、适用法律不同。由于國家對建築市場準入的主體資格有明确、嚴格的要求,建築施工事故的賠償主體一般是(shì)具有法人資格和相(xiàng)應資質的企業,而受害方往往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因此,對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争議(yì)的處理以《勞動法》及相(xiàng)關法律法規爲主,同時,因存在雇傭關系、幫工關系等,也經常适用《民法通則》關于特殊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定。地面施工緻害責任、建築物緻人損害責任、高度危險作業緻人損害責任都是(shì)《民法通則》明确規定的特殊侵權行爲形态,自然适用《民法通則》的具體規定。

  三、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中的法律關系

  1、建築施工事故中的工傷賠償法律關系

  工傷是(shì)指職工在企業工作期間形成的,依照《勞動法》、《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等規定處理的人身傷亡事故。工傷賠償是(shì)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工傷事故而發生的經濟性賠償。建築施工事故構成工傷,當事人之間因賠償問題發生糾紛,屬于勞動争議(yì)案件的範疇。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是(shì)否構成工傷,賠償争議(yì)是(shì)否符合工傷賠償案件的條件,應當從以下幾點進行把握和界定:

  (1)看争議(yì)雙方是(shì)否符合特定主體要求。工傷賠償案件主體是(shì)特定的,不适用一般主體,這是(shì)其作爲勞動争議(yì)案件與其他民事糾紛一個很重要的區别。工傷賠償案件主體一方是(shì)用人單位,另一方是(shì)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根據《勞動法》和《建築法》的規定,建築市場的用人單位主要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和私營企業等符合資質條件的企業法人。雖然《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還包括個體經濟組織,即雇工在7人以下的個體工商戶,但(dàn)法律對從事建築活動的人員(yuán)和單位有明确的技術和資質要求,如,有符合規定的注冊資本,有相(xiàng)應的專業技術人員(yuán)、技術裝備等等。對取得村(cūn)鎮建築工匠(jiàng)從業資格的個人,也隻允許獨立或合夥承包規定範圍内的村(cūn)鎮建築工程。因此,農村(cūn)中的各類個體建築隊、裝修裝飾隊、承攬工程的合夥施工隊等,不符合《勞動法》規定的用人單位條件,行政主管部門也不予核發營業執照。建築市場的勞動者即建築施工事故的受害方即與上述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自然人。

  (2)看争議(yì)雙方是(shì)否存在勞動關系。《勞動法》實施以後,勞動關系的存在一般是(shì)基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确認用工雙方是(shì)否存在勞動關系也主要審查是(shì)否簽訂了勞動合同。但(dàn)是(shì),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會實際生活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沒有簽訂書(shū)面勞動合同的情形仍然大量存在。沒有勞動合同,不能絕對地排除勞動關系的成立和存在。《勞動法》雖然對事實勞動關系未明确規定,但(dàn)在勞動部的有關規章中有條件地規定了事實勞動關系。《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幹問題的意見(jiàn)》規定:中國境内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隻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爲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yuán),并爲其提供有償勞動,适用勞動法。在确定建築施工事故受害方與用人單位之間是(shì)否存在勞動關系時,關鍵要根據有關規定實事求是(shì)地認真審查是(shì)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依法保護受害方的合法權益。

  (3)看人身傷亡事故是(shì)否發生在勞動過程中。勞動過程是(shì)界定工傷的一個關鍵環節。參照《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對工傷範圍的列舉式規定,結合《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對人身傷害是(shì)否發生在勞動過程中的确認,可以從以下幾個因素綜合分析:一是(shì)工作時間因素,考慮遭受意外人身傷害是(shì)否發生在工作時間内。二是(shì)工作場所因素,考慮是(shì)否在工作場所遭受意外人身傷害。三是(shì)利益因素,既不在工作時間内也不在工作場所内的情況下,考慮是(shì)否爲維護用人單位利益而遭受意外傷害。四是(shì)公益因素。即指勞動者從事搶險、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活動等遭受意外傷害的。在确認建築施工人身傷亡是(shì)否發生在勞動過程中時,應主要依據傷害是(shì)否在工作時間内和施工區域兩個因素,同時兼顧利益因素和公益因素。

   2、建築施工事故中的雇員(yuán)受害賠償法律關系

  按照我國的傳統法學理論,雇傭關系是(shì)以生産資料和勞動力私有爲基礎而形成的一種勞動關系。因而,勞動者在公有制單位利用公有的生産資料從事生産勞動,并不是(shì)雇傭勞動,勞動者和單位之間的關系不是(shì)雇傭關系。但(dàn)是(shì),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确立了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時,随着改革開放(fàng)的不斷深入,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變化,勞動力就業形式日趨多樣化,社會分配形式日趨多元化,不能再簡單地以生産資料私有即用人單位的所有制性質來區分勞動法律關系和雇傭法律關系。《勞動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适用本法。”這裏的用人單位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個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以及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等各種單一所有制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上述企業與其勞動者(有的稱雇工、雇員(yuán))之間建立勞動關系的都屬勞動法律關系,由《勞動法》調整。

  那麽,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區分勞動法律關系和雇傭法律關系?筆者認爲,在勞動者(雇員(yuán))成爲某主體(企業或組織)的成員(yuán)并在其監督下提供勞務的前提下,應當主要從接受勞動者(雇員(yuán))提供勞務的主體上來區分和界定,凡是(shì)接受提供勞務的主體有合法的營業執照、用工權,即符合《勞動法》規定的用人單位條件,與向其提供勞務的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法律關系。沒有領取營業執照和合法用工權的“組織”或個人,如村(cūn)民委員(yuán)會、村(cūn)民小組、農村(cūn)建築隊、農村(cūn)承包戶等,與向其提供勞務的勞動者或雇工、雇員(yuán)之間隻能發生雇傭法律關系。具體認定是(shì)否存在雇傭關系,還要從雙方之間有無雇傭合同(口頭的或書(shū)面的)、受雇人有無報酬、受雇人有無提供勞務、受雇人是(shì)否受雇傭人的監督和指揮等方面全面考察分析。

  四、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和舉證責任

  建築施工事故中的工傷賠償與雇員(yuán)受害賠償,應當采用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即用人單位(雇主)對勞動者(雇員(yuán))在執行職務中所受的人身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不以其有過錯爲成立要件。用人單位(雇主)的免責事由主要限于勞動者(雇員(yuán))個人的犯罪、自殺、蓄意違章等故意行爲。這是(shì)因爲:(1)無論是(shì)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受損害還是(shì)雇員(yuán)在執行職務中受損害,都是(shì)在爲用人單位或雇主的利益、并在其委辦的工作、事務中受到人身傷害。(2)用人單位(雇主)負有爲勞動者(雇員(yuán))提供适于勞動的安全工作環境、條件的義務。勞動者(雇員(yuán))是(shì)利用用人單位(雇主)提供的勞動條件完成工作的,其所受損害,往往是(shì)由于所提供的工作條件(如工作的危險性)或物件(如機械)造成的。同時,這種人身傷害并非用人單位(雇主)的直接行爲造成的,屬于特殊侵權損害。(3)勞動者(雇員(yuán))對因執行職務所受人身傷害享有的請求賠償權,是(shì)其享有的憲法賦予的勞動保護權利的自然延伸,任何人都不得剝奪和侵害,并非基于勞動合同或雇傭合同産生的。因此,勞動合同(雇傭合同)中的免責條款以及用人單位(雇主)和勞動者(雇員(yuán))有無過失,均不影響用人單位(雇主)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除非用人單位(雇主)能夠證明人身損害是(shì)由勞動者(雇員(yuán))的個人故意行造成的。這樣處理自然會加重用人單位(雇主)的責任,但(dàn)用人單位(雇主)可以通過爲勞動者(雇員(yuán))投保人身或責任保險予以分散承擔的風險。這兩類賠償案件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在我國的《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幹問題的規定》中都沒有具體規定,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考慮這類案件當事人的舉證能力,筆者認爲,受害方隻要能夠證明自己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和受損害的事實,隻要能夠證明自己與雇主之間存在雇傭關系和受損害的事實,用人單位或雇主應就行爲或物件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其提出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理由是(shì):這兩類賠償案件作爲一種特殊侵權案件,适用無過錯歸責原則。勞動關系和雇傭關系中,雙方除了具有一般民事法律關系的平等性,還具有隸屬性、人身依附性、财産性的特征,勞動者和雇員(yuán)往往在各方面處于被動、服從和弱者的地位,在調查取證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

  五、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确定

  一般侵權行爲适用“自己對自己的過錯行爲負責”的原則,即不對他人的行爲負責,也不對自己無過錯的行爲負責。而特殊侵權行爲,既可能有爲他人行爲負責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對自己沒有過錯的行爲負責的情況。作爲特殊侵權性質的建築施工事故工傷賠償和雇員(yuán)損害賠償,有的損害是(shì)由于建築施工這一客體存在危險性發生意外情況出現(xiàn)的物件緻害,有的損害是(shì)作業人員(yuán)的過失行爲,但(dàn)緻害的行爲主體(具體緻害人即作業人員(yuán))與賠償責任主體(緻害人與受害人共同的用人單位或雇主)是(shì)相(xiàng)分離(lí)的,對勞動者或雇員(yuán)的人身傷害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是(shì)建築施工作業這一客體或緻害物件的經營管理人(也是(shì)具體緻害人履行職務行爲的受益者)即用人單位或雇主。現(xiàn)實生活中,工程建設存在着許多違法的承包、分包合同關系和其他違法從事建築活動的行爲,使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往往出現(xiàn)多個責任主體,需要依法确認,以維護正常的建築施工市場秩序和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實踐中出現(xiàn)多個賠償責任主體的情形,筆者作如下初步探讨:

  (1)建築工程實行直接發包的,發包單位将建築工程發包給不具有相(xiàng)應資質條件的承包單位或個人的,以及建築工程實行總承包,總承包方違反規定将建築工程肢解發包給不具有相(xiàng)應資質條件的承包單位或個人的,導緻發生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承包單位或個人和發包單位爲賠償責任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形成工傷賠償争議(yì)進入仲裁或訴訟程序時,發包單位列爲第三人,形成雇員(yuán)損害賠償争議(yì)訴訟時,發包單位爲共同被告。

  (2)總承包單位将工程分包給或合法分包的單位将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給不具有相(xiàng)應資質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導緻分包或再分包方發生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分包方和總承包方、再分包方和分包方爲賠償責任主體,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形成工傷賠償争議(yì)進入仲裁或訴訟程序時,總承包方或分包方列爲第三人。形成雇員(yuán)損害賠償争議(yì)訴訟時,總承包方或分包方爲共同被告。

  (3)承包單位将其承包的建築工程轉包給不具有相(xiàng)應資質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導緻接受轉包方發生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接受轉包方和承包單位爲賠償責任主體,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形成工傷賠償争議(yì)進入仲裁或訴訟程序時,承包單位列爲第三人。形成雇員(yuán)損害賠償争議(yì)訴訟時,承包單位爲共同被告。

  (4)建築企業轉讓、出借資質證書(shū)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許他人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的,導緻接受轉讓方、接受出借方或借用他企業名義方發生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接受轉讓方和轉讓方、接受出借方和出借方、借用他企業名義方和允許借用方爲賠償責任主體,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形成工傷賠償争議(yì)進入仲裁和訴訟程序時,轉讓方、出借方、允許借用方列爲第三人。形成雇員(yuán)損害賠償争議(yì)訴訟時,轉讓方、出借方、允許借用方列爲共同被告。

  上述賠償責任主體,特别是(shì)連帶責任主體的确定,主要理由是(shì):

  (1)非法發包、分包、轉包及轉讓、出借資質證書(shū)方,對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的發生具有明顯的過錯。建築施工行業是(shì)具有一定危險(有的還構成高度危險)的作業,國家對從事建築活動的建築施工企業在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yuán)、技術裝備、已完成的工程業績等方面規定了相(xiàng)應的資質條件。當建築施工作業的經營管理人合法地從事建築活動,依法承包、取得分包時,原經營管理人或占有人已不直接從事建築施工作業,因此,當發生建築施工事故時,應由合法經營管理施工作業的人承擔責任。當建築施工作業被他人非法經營管理,如将工程發包、分包、轉包給不具有相(xiàng)應資質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導緻發生建築施工事故時,發生事故的現(xiàn)經營管理人應當承擔責任,原經營管理人或占有人也應承擔相(xiàng)應的責任。原經營管理人或占有人雖然已不直接從事建築施工作業,但(dàn)由于其明知(zhī)建築施工作業的危險性,明知(zhī)國家對建築活動主體有法定的資質要求和限制,明知(zhī)違法轉移建築施工作業之後人身損害等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會加大,仍然違法轉移建築施工這一危險作業客體,顯然沒有盡到對損害後果發生應當預見(jiàn)和控制的注意義務,具有明顯的過錯,對受害人應承擔相(xiàng)應的侵權法律責任,隻不過這種侵權責任是(shì)一般侵權行爲責任,不象現(xiàn)經營管理人對受害人承擔的是(shì)無過錯特殊侵權責任,即工傷賠償責任或雇員(yuán)損害賠償責任。

  (2)非法發包、分包、轉包及轉讓、出借資質證書(shū)方(違法轉移建築施工作業危險客體方)的違法行爲與勞動者(雇員(yuán))人身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如何确定侵權損害賠償領域的因果關系,曆來有“相(xiàng)當因果關系”和“必然因果關系”兩種對立的學說。筆者認爲,在确定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因果關系時,應當有條件地适用“相(xiàng)當因果關系”說,即應當查明引起人身損害發生的全部條件,并把對損害的發生起到一定作用的因素都作爲原因來分析和對待。在此基礎上,區别各種原因對損害結果發生所起的不同作用,“借助于過錯因素從衆多的因果聯系中孤立地抽象出某一個或幾個環節,從而确定因果關系”。如前所述,建築施工事故人身損害的直接原因

3)有關法律比較明确地規定了違法轉移方的侵權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第86條規定:生産經營單位将生産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或者相(xiàng)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導緻發生生産安全事故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承包方、承租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Copyright@浙江思偉律師事務所  技術支持:杭州網站建設
電話(huà):0571-88074918 傳真:0571-88074918
郵 編:310004 E-mail:zhejiangsiwei@hzcnc.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建國北路586号嘉聯華銘座1201室)